宽高比,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或许并不陌生,它常用于描述一张图片、视频或显示屏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关系。
在商业显示领域,常见的 16:9 、 4:3 、 21:9 等数字组合,就是屏幕的宽高比例。不同的宽高比,决定了屏幕是长屏、竖屏还是方屏。
从 4:3 到 16:9 再到如今各种不同比例,在注重标准化的商显领域,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比例呢?


虽然现在 16:9 比例的屏幕很常见,不过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步到位的。
在早期,人们对屏幕的需求主要在电视机上,所使用的 CRT 屏幕因为技术限制,同时又接近于初期的电影比例,在可视范围内选择了 4:3 ,成为当时的经典宽高比。

◎ 1958 年的老电影《历劫佳人》比例就是 4:3。
后来出现的液晶屏幕,沿用了这个比例,不过随着液晶屏幕技术的普及,以及人们对于视频高清标准的制定,16:9 逐渐成为屏幕的主流宽高比。
16:9 的屏幕显示面积,虽要比 4:3 的小 10% 左右,但由于人眼可视范围呈现较宽的矩形,对左右两端环境的关注也多过上下两端,16:9 的比例似乎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。

相比之下,4:3 的屏幕过于接近正方形,可能导致目光在上下方向上有所偏移,视觉效果相对较为局限。
更关键的原因在于,16:9 的比例能够兼容 4:3 、 1:1 、 2.35:1 两种不同比例的内容,通过加黑边的方式来保持内容的原始比例,让画面不会拉伸或扭曲。

◎ 16:9 的宽高比,能够兼容不同的比例。

◎ 在 16:9 的屏幕中,播放 2.35:1 画幅的电影,不会损失任何画面。
更佳的视觉方向,更高的画面兼容,在诸多因素的加持下,16:9 也成为如今最为常见的宽高比。

在零售环境中,16:9 依然是主流,但也存在难以融入的角落。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,更多的屏幕比例,在商业空间中衍生出更多的细分领域。

门店的货架空间通常较为窄长,传统的 16:9 屏幕,往往难以完美适应这些狭小的展示区域。
而条形屏以独特的狭长形态(宽高比 ≥3:1 ),突破了空间限制,完美适配传统 16:9 屏幕无法满足的细长空间。


走廊空间相对较长,通常选择更为扁长比例的屏幕,如 21:9 或 32:9 。
这些比例的屏幕,能够在两侧展示更多的画面内容,同时由于其扁长的形态,它们不会占用过多的高度空间,避免了空间的压迫感。

◎ 采用 21:9 宽高比的谊美吉斯吊装屏,更宽的画幅,不压层高。

横向屏幕占据的空间较大,往往会影响到场地的利用率,而采用 9:16 宽高比的竖屏广告机,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,特别适合狭窄的零售场所。
比如,收银台、电梯间或角落等区域, 9:16 的竖屏广告机能够灵活地融入环境,充分利用每一寸纵向空间。
在零售门店中,商家根据不同区域的大小和功能,灵活选择适合的屏幕宽高比。
对于主力展示区,仍然采用 16:9 比例的大屏幕展示,而一些狭小的角落或小型展示台,则选择 3:1 、 21:9 、 9:16 等不同比例的屏幕,确保信息的精确传达和空间的最大利用。
屏幕的宽高比,与内容的呈现相辅相成,选择合适的比例,才能确保内容的最佳展示效果。毕竟,谁也不想看到一张拉伸变形的画面。
但并不意味着,横向比例的屏幕,只能播放横向内容,也可以通过广告屏的分屏模式,根据内容需求,对屏幕的宽高比进行二次划分。

广告屏的分屏模式,就是将广告显示屏划分为多个区域,使得在同一屏幕上能够同时展示多个不同的内容。比如,9:16 屏幕可以分成两个或多个小块区域,每个区域显示不同的广告或信息。

◎ 谊美吉斯广告屏的分屏模式,让广告内容更加丰富,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,最大化地利用屏幕区域。
在广告屏的分屏模式下,摆脱了屏幕宽高比的限制,在同一时段内覆盖更多的内容,甚至可以同时播放动态与静态广告。
它提供了填满画面之外的另一种选择,通过智能分屏,呈现出更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。
屏幕的宽高比,不仅是一个设计的选择,而是涉及到多方因素:它在匹配合适尺寸的内容之外,更关键的是匹配合适的场景。
商业空间不会迁就于屏幕产品,更不会迎合某一种宽高比的标准,反而是广告屏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,做出相应的变化,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。
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○ 欢迎更多品牌方 / 供应商 / 传媒公司与我们洽谈、合作,共同推动商业空间场景的视觉革新。
○ 关注谊美吉斯,探寻商业显示屏的更多可能性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