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个世纪前,新西兰作家路易·艾黎说过: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,一个是湖南凤凰,另一个是福建长汀。
湘西的凤凰古城,因沈从文的《边城》而名声大噪,而藏在闽西大山中的长汀,究竟有何魅力,能够与之并列呢?
在一众古城中,长汀似乎略显低调,但事实上,无论历史沉淀的厚度与质感,还是新产业的发展势头,这座深山中的小城都极具内秀。
长汀,即古代的汀州府,是一座典型的闽西小山城,这里群山叠嶂,城与山相互依靠。
自唐代设汀州起,在近 1300 年的历史起伏中,长汀一直是州、郡、路、府治所在地,坚守着闽、赣两省边陲要冲,把握住「福建西大门」的命门。

∆ 依山靠水的长汀县(古汀州)全貌。
长汀的名字由来,其实与穿城而过的汀江相关,这条静静流淌的水系,哺养了一条客家文化地带。
地理上,长汀位于闽粤赣交界的大三角地带,这里向来生活着许多的客家人。从晋代永嘉之乱起,就开始不断向南方迁徙、聚集的客家民系,就在此处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聚落。

∆ 闽粤赣三省的客家人,虽然省籍不同,但无论是建筑风貌,还是文化习俗,都是非常相近。
在客家人的流散过程中,长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源头与轴心,无数客家人沿着汀江南下,直到广州梅州,乃至潮汕人聚落的边缘。
直到如今,分散在各地的客家人仍会到长汀寻根,长汀「客家首府」之地位,毋庸置疑。

∆ 长汀是古代中央政府在客家人聚集区,所设的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。
作为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,长汀留存着许多来自中原的故土遗风,这些痕迹如今依然能在长汀找到。
长汀的传统建筑,除了具有鲜明的江南古建筑特征外,还继承了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风格,青砖黑瓦、雕梁画栋,每一处都透露着古朴的气息。

∆ 从长汀建筑中,可以窥见中原文化的遗风。
明清古街店头街,是福建长汀最具盛名的街区,它与福州三坊七巷、泉州中山路、漳州历史古街一道入选了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」。

∆ 曾经商贸云集、游人如织的店头街,在千年历史中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,以最自然朴实的状态融入了寻常百姓生活之中。
墙高壁厚、固若金汤的客家围屋,则是记录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历史,走进它们,就走进了被守护几百年的秩序和静谧。

∆ 集家、祠、堡于一体的客家围屋。
长汀以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带来的风俗为主,并不断吸收了闽越族、畲族等的风俗,习俗文化丰富多彩。
传承百年的闹春田、打石佛,颇具野性与神秘的木偶戏、十番音乐、公嘛吹,还有百壶宴、刻纸龙灯、三洲抬花灯……中原汉人的喜庆欢乐,在此传续。


∆ 福建省非遗,长汀彭坊刻纸龙灯。
饮食文化上,闽西客家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,比如白斩鸡、泡猪腰,吃的就是鲜。
从食材选择上来说,这里靠山吃山,山珍、野蔬、河鲜、家禽……无一不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

∆ 俗话说,没吃河田鸡,不算到长汀。这种鸡一度被称作“飞鸡”,因其在古代是一种冠军斗鸡,力量刚猛,几近能飞,所以其肉质极有韧性。
可见,千年前河洛中原的古朴、优雅与从容,在此地竟得一窥。古城老街、中原遗风、清正本味,构成了长汀鲜活的旧式画卷。
对于长汀这样一个地处深山的小城而言,外界之刻板印象,往往止步于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,对于其现代产业的发展往往并无什么想象力。
然而,长汀却并不甘于受困于一个历史古城的标签,其在硬核产业方面的发展,远远超出了外界大众的认知。

与闽西许多城市一样,长汀多山,但这里的山格外地慷慨实惠。此地矿藏之丰富,有稀土、钨、铁、锡、金、银等,其中稀土储备量居福建之首。

∆ 长汀的稀土产业集群,被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。
而最为可贵的是,长汀并没有满足于依赖天赐的矿产「坐吃山空」,除了依托其极具优势的矿业资源,在纺织服装、医疗器械方面同样发力勇猛,力求打造辐射闽粤赣边的新时代工业重镇。
值得一提的是,谊美吉斯也将电子信息产业引入长汀,建立了一座自有工厂,主要生产格栅屏、透明屏及 LCD 广告机等广告显示产品。

∆ 坐落于长汀的谊美吉斯自有工厂。
这座面积达 46000㎡ 的生产基地,内部包含了生产、组装、检验、调试等各大车间,以及一座创新研发中心,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。
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广告屏,在这里源源不断地生产,随后通过国际物流运往全球各地。

谊美吉斯自有工厂的投产,是长汀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,这样的例子正在这里不断涌现。
这座山城并没有困于大山之中,而是努力蹚出一条新的路径,恰如曾经的客家先民跨过山河,不畏艰难险阻,以坚韧意志开拓新的家园。
/ 写在最后 /
长汀,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,以及丰富的天然矿藏,但它并没有沉湎于此,而是用更具前瞻性的眼光,让这座山城逐步完成蝶变。
或许,这股铆足劲发展新产业的动力,也是源自于客家文化秉性中的一部分。
「处处无家处处家,日久他乡即故乡」的客家先民,为了适应新家园的生活,一路奔走,一路壮大。这种客家文化中勤勉、开拓的进取精神,也被这座小城深刻地表达。
——
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