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,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,同一张图片在两块不同的屏幕里,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。有的屏幕色彩比较艳丽,有的则是较为暗淡,有的偏暖,有的偏冷。
那么,是什么导致了不同屏幕的画面显示,在色彩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?
01
屏幕的色彩如何产生?
要回答色彩差异的问题,首先要了解屏幕色彩的产生。目前的屏幕显示颜色,是靠 RGB( 红绿蓝 )来实现的,所谓的 RGB 是第一生产力,实际上就是三种颜色组合出来的彩色灯光。

当我们把一块 LCD 屏幕放到显微镜下时,就会看到下图中的排列,红绿蓝的呈一字长蛇阵排开,而三颗不同颜色的子像素,就组成了一颗标准像素。

◎ 彩色屏幕的显色原理,每个母像素都有三个子像素,通过三基色的明暗配比从而显示出想要的颜色。
通过红绿蓝 RGB 的颜色比例构成,就可以混合组成各种各样的颜色,几乎可以包含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,由此也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像画面。

◎ 红绿蓝 RGB,是屏幕画面色彩的基础。
以 LCD 屏幕为例,每个像素点后面有红、绿、蓝三个滤光片,背光源发出光线,经过这些滤光片后被分解成红、绿、蓝三束光,进入人眼。
由于像素极小,三个滤光片距离极近,人眼无法分辨这是三束光,而是看到混合后的颜色。

◎ 最底下的背光层,光线穿透最上方的彩色滤光片的时候,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颜色。
屏幕色彩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,但屏幕本身对于色彩的「演绎」方式却是千差万别,这种差异与变化,主要来自于屏幕本身的参数。
02
参数不同,色彩不同
人眼宛如一台精密的光学仪器,能捕捉自然界最真实的色彩表现。而电子屏幕的色彩越是丰富,就越能还原真实,视觉效果也就越出色。
评价一款屏幕色彩是否丰富的指标,主要有两个:「色深」和「色域」。通俗来说,就是这块电子屏幕能呈现的颜色数量,和它涵盖的颜色范围。

色深:呈现的颜色数量
绝大多数屏幕的颜色都由红、绿、蓝这三种光调和而成,而「色深」,代表着这三原色光的亮度实际被分成了多少个等级。
以最常见的 8 位色彩深度为例,它就是把每种色光从强到弱,分成了 2 的 8 次方个等级,所以红绿蓝三种色光,各自都有 256 个亮度,排列组合一下,这些像素就能呈现 1600 多万种颜色。

目前主流的屏幕色深指数在 8bit ~ 10bit,色深数值越高,色彩越顺畅,画面无断层。

可以这样理解:从大红色到深红色,色深的数值越大,那么这两个颜色之间的过渡色数量越多,看图片、视频时,会感觉画面的色彩过渡更自然。
色域:涵盖的颜色范围
相比于颜色的数量,「色域」对屏幕色彩来说更为关键。在 CIE XY 色度图中,涵盖了人眼能感知到的所有颜色,你见过的或没见过的所有颜色,都在这张图上。理想中色彩丰富的电子屏幕,就应该能覆盖到这张图上的所有色彩。

◎ CIE XY 色度图。
色域覆盖率的数值越高,代表电子屏幕的色彩种类增多,使得画面中的色彩过度更加自然,有效避免了失真和色块的情况出现。

◎ 正常色域与广色域的色彩对比。
一块呈现更多颜色数量、涵盖更广颜色范围的屏幕,观看时会感觉色彩更丰富,颜色更逼真,能够展现更多的细节。
03
色彩丰富生动的其他因素
屏幕的色彩起源于三原色,不同的色域与色深,让屏幕之间的显示效果产生了差异。除此之外,影响屏幕色彩的关键参数,还包括「色准」与「对比度」。

「色准」,指的就是屏幕显示各个颜色时的精准度,反映的是屏幕色彩与标准数值之间的差距的大小。
通俗来说,色准代表「人眼能够感知的,两种颜色的差距」,这个数值越小越好,说明屏幕对色彩的还原越准确,即显示的颜色越接近原始颜色。反之,则会产生偏色现象。

◎ 衡量色准的参数就是△E,这个值越小就代表色彩偏离越小,△E<1几乎没有色彩偏差,当色准度量>5时,大多数人眼可以看出颜色差异,并认为是完全不同的颜色。
「对比度」,其实就是屏幕的明暗表现力,常见的表达形式是 xxxx:1,前面的数值越大,意味着对比度越高。更高的对比度,意味着你可以在这块屏幕上看到更多色彩的暗部和亮部细节。

衡量一块屏幕色彩表现好坏的维度有很多,可以是主观的,也可以是客观的,例如色域、色深、色准、对比度等等,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客观维度。
人们眼前屏幕色彩的生动程度,正是由这一系列参数共同组合所产生的结果,这些参数,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依据。

◎ 谊美吉斯显示屏。
对于屏幕的色彩要求,广告显示屏与家用显示屏不同,只是常规显示,并非需要达到专业级标准,简单一句话:够用就好。
如果需要表现内容的质感,比如大场景显示、近距离观看,又或者是门店造景,则需要根据以上的几个关键参数,去选择色彩更丰富的电子屏幕,以此达成内容的更好呈现。
○ 欢迎更多品牌方/设计师与谊美吉斯建立探索与合作,共同推动商业空间场景的创新,探寻商业显示屏的更多可能性。
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