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城市,尽管从未去过,却总能感觉到似曾相识。这种熟悉感,或许来自于童年的某个时刻。
对于济南的初印象,就藏在儿时的课本里,从那时起,跃然纸上的「三个大泉」,便深深印在了脑海里。
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,没昼没夜地冒,冒,冒,永远那么晶莹,那么活泼,好像永远不知疲倦。——《趵突泉》
最早被大众熟知的济南,是教科书里的《趵突泉》,是老舍笔下那句「响晴的冬天」,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。课本里提到过的著名词人:写就「惊起一滩鸥鹭」的才女李清照,吟出「气吞万里如虎」的辛弃疾,也俱是济南人。
济南这座城人杰地灵,也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和想象,即使从未踏足,却早已神游过它的风景。
在国内,似乎再难找到一座城市像济南那样,城与泉水相生相长,处处是一涌而出的活泉,宛如浸泡在泉水之中。
济南的名泉号称七十二,无名泉眼遍布大街小巷,隐藏在巷陌深处。据统计,济南城中的泉水超过 800 处,仅在老城区就有趵突泉、黑虎泉、珍珠泉、五龙潭四大泉群。只有亲身来到济南,才会相信「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」的描述,丝毫没有夸张。
泉水是济南的灵魂,也是济南最重要的文化符号。据考证,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「泺」字,即济南的泺水,而人们所熟知的趵突泉,就是泺水源头的一部分。这是关于济南泉水的最早记载,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。
诸多泉水汇流到地势低洼处,便成就了大家所熟知的大明湖。「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」,几乎占据老城四分之一的大明湖,使得济南这座北方城市,不是江南,胜似江南。
因泉而生的济南,说是泉水「酿」造的,似乎一点也不过分。
∆ 矗立在大明湖畔的超然楼。
泉的奔涌流淌,给济南带来江南水乡的温柔之余,也雀跃出灵动之气。这里少了北方城市的豪放,更多了几分婉约之美。
甚至,沈从文先生都曾把济南和苏州相提并论: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,和苏州差不多,静得很。
只不过,济南的风景虽然胜似江南,但终归还是北地,文化的底色依然是北方人的粗犷。比如济南方言,发音直,吐字哏,硬邦邦的,如葱味般浓烈,就天然与江南风情形成鲜明反差。
这种南北兼收的独特风情,造就了另一种奇景:济南所出的人物,文能赋诗词、武能平天下。例如中国词坛,婉约、豪放两大流派的领军人物,李清照和辛弃疾,同出一座城市,几乎没有第二例。
这种反差感,或许就是济南的迷人之处:身处北地,却有江南水乡的风情,豪放与婉约,兼而有之。
许多人都知道,西安建地铁很难,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考古现场,而对于济南,修地铁也不是一件容易事。
由于济南的地下泉脉交错,修地铁得避开泉水密集区,这样一来,就给修建地铁增添了不少难题,所以被调侃是「堵城」实属无奈。
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抉择下,济南人依然没能放弃对泉水的依赖。或许是因为,泉水已经成为济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最早的济南人,哪里有泉,就在哪里安家落院。无论世事怎么演变,一代代济南人还是会提着瓶瓶罐罐到泉边打水,因为那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习俗里了。
过去在济南的泉边湖畔,分布着许多茶馆,甘洌的泉水烹茶,味醇色鲜,品一杯温润清香的泉水茶,有种说不出的畅快与惬意。
满城的泉水,也影响了济南人的饮食风俗,由泉水酿造的食物,构成济南独有的宴席——泉水宴。
泉水豆腐、泉水鲤鱼、泉水拉面、酿荷尖、泉水甲鱼、酥炸荷花、奶汤蒲菜……济南人将泉水的天然馈赠,翻着花样儿地变成美味佳肴。对于济南人来说,涓涓的泉水,才是生活的源头,是说什么也不能丢的讲究。
泉水给济南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些碰撞与摩擦,甚至城市建设,都要让步于对泉水的保护。
相较于其他省会城市,济南的城市更新速度并不算快,以至于令人产生「保守」的印象。但是,在时代洪流面前,济南却从没有选择过退缩。
∆ 泉城广场。
一百多年前,济南成为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内陆城市。济南的老商埠,曾经是济南最繁华的地方,坐落着电影院、百货大楼、银行等等,高楼林立,车马往来。
∆ 老商埠之于济南人,不亚于八大关之于青岛人。
如今,济南的面貌悄然换新颜:一个个兼具城市底蕴、带着新时代特点的建筑,正在成为城市新地标,它们使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∆ 华灯渐上的济南。
∆ 济南各大商场中的谊美吉斯广告屏。
济南这座城市,似乎就像那泉水一般,虽无大江大河的奔腾之势,却胜在不断汩汩奔涌,不断更新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/ 写在最后 /
济南的泉水,是本地人生活的必需品,亦是外地人引发想象的城市图腾。尽管泉脉的存在,与城市现代化存在一些摩擦,但济南的商业面貌依然在持续更新。这种变化,恰如汩汩的泉水,或许存在感不那么强烈,却在源源不断地奔涌着。
——
○ 更多城市系列,敬请期待。
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新闻